刘浪在《研究与决策》发表署名文章:以系统治理推动乡村换新颜
2020-09-30 09:56:02          来源:中共石鼓区委融媒体中心 | 编辑:罗亮华 | 作者:刘浪          浏览量:439

近年来,石鼓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,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,因地制宜,分类指导,综合施策,探索了一套行之有效的乡村治理模式,开创了“农业精、农村美、农民富”新时代乡村治理格局。主要做法是:

培育产业,让农业精起来

一是打造了一批旅游景点。紧扣衡阳市近郊旅游新高地目标,精心制定乡村旅游发展规划,在全市率先打造乡村旅游环线,率先开通乡村旅游公交,打造精品旅游线路,推动休闲旅游企业抱团发展,形成整体效应。出台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奖励办法,近三年共发放扶持引导专项资金1780万元,成功开发了灵官庙玩乐集聚区、香樟苑、远翔农庄等热点网红打卡项目。创建国家级3A级景区1家、省五星级乡村旅游景点2个、省级研学基地2家。

二是形成了一批产业基地。紧扣“一区一特、一镇一业、一村一品”目标,充分利用辖区内湖南省环境生物学院和市蔬菜研究所技术优势,坚持产学研相结合,大力发展精品农业、特色农业。全区绿色蔬菜种植达1.5万亩,特色水果种植达3800亩,特色养殖达4200亩,创建“三品一标”33个,打造了利民莲花、角山玫瑰、三星蔬菜、旭东肉牛、兆祥四季果园等一批特色产业基地,角山镇获评全省农业产业强镇。

三是扶持了一批龙头企业。坚持“做大做强、示范引导”的发展思路,着力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,重点推动农产品精深加工,逐步形成公司连基地、基地连农户、产供销为一体的发展模式,培育形成了潇湘和创、君玲食品等20家农业龙头企业,新丰公司成功创建为省级特色产业示范园。持续加大对农业企业的扶持力度,近三年来,共整合区级涉农资金3400余万元,为农业企业提供真金白银支持。企业基地周边的路网及农业基础设施建设,政府全部承担;企业基地内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,政府适当奖补;积极引导区域内农业企业差异化发展,互为市场、互为资源,相互补台、自成一体。

整治环境,让乡村美起来

一是畅通了路。近年来,共投入资金近2亿元,新改建农村公路135公里,油化农村公路500公里,一个以高速公路、国省干线公路为骨架,县乡公路为支脉,村组道路为血管的区域交通网络和横跨区、镇、村的三级农村物流网络系统基本形成,“雨天不踩泥,晴天不起土”的农村道路户户通目标基本实现。

二是改好了房。全面实施农村居民住房提质改造工程,实现“村村覆盖、应改尽改”。对长期废弃且无法使用的空心房一律拆除,有价值的空心房由村级集体统筹改造。近年来,共拆除空心房17万余平方米,三星村、利民村把一批闲置空心房改造成了旅游民宿。

三是净化了水。结合“河长制”、黑臭水体治理等工作,完成雁栖湖截污项目和蒸水入湘江口溢流点改造施工,新建了角山镇集镇污水处理设施,建立小微湿地治污处理系统,尤其是利民村、三星村实施水塘生态修复工程,水塘实现了清澈见底;改厕率达到了100%,全部配套建设三格式化粪池。四是管住了脏。积极推行农村公共区域环卫市场化改革,由保洁公司负责保洁农村公共区域,变花钱养人为花钱买服务。按照“先处理,再分类”的原则清理垃圾,实现减量化、无害化处理,房前屋后干净整洁多了,农村人居环境正悄然改变。五是整治了乱。大力开展平安乡村建设,“雪亮工程”监控系统全面覆盖,“一村一辅警”100%配齐,近两年全区农村盗抢发案率均为零。加快编制村庄规划,严控乱搭乱建,严管违法用地,坚决做到违章建筑100%拆除到位、违法用地100%复垦复绿。强力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,最大限度释放用地指标,目前已完成110余公顷。

综合施策,让农民富起来

一是集体经济在壮大。紧紧围绕“强村富民”目标,积极探索多种有效途径和形式,或资产租赁,或农旅融合,或电商推广等,全力推动农业农村经济转型升级,全区村级集体经济总体呈现良好发展态势,全面消除了村集体经济空壳村,2019年全区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平均达到了26万元。

二是精准扶贫见成效。全面落实产业扶贫、就业扶贫、健康扶贫、教育扶贫、住房保障等各项扶贫政策,完成了885户2339个贫困人口的脱贫,2个省级贫困村的出列,贫困发生率降至了0.22%。2019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2828元,增长达9.2%,高出省市平均水平,总量和增速均排名全市第一。角山镇利民村山水莲花采取“党支部+基地+产业链”经营模式,形成了湘莲“观赏、采摘、休闲和销售”为一体的产业链,85%以上的贫困户年增收1万元以上。

三是公共服务大提质。广泛开展村规民约建设,充分发挥其传承传统美德、倡导文明新风、移风易俗的潜移默化作用,每年评选推介一批优秀村规民约民主管理成果,2019年灵官庙村村规民约荣获了全省“优秀村规民约”。加强农村教育、医疗基础设施建设,引导鼓励免费师范生、乡村医生、农技特岗人员向贫困村覆盖。农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实现全覆盖,乡村文化活动越来越丰富,“道德讲堂”“农家书屋”“送戏下乡”“百姓舞台”纷纷涌现。如今,石鼓区的文化“庄稼”已扎根大地,老百姓的“精神粮仓”日益丰满。

共建共治,让全民动起来

一是党政主导。严格落实“政府主导、条块结合、属地管理”责任体系,建立区级领导带队包村、镇街干部包片、村干部包组、组长党员包户机制,形成分级抓乡村治理的好局面。同时,把推进乡村振兴、发展全域旅游、壮大都市农业作为乡村治理的重点来抓,做到同步规划、同步建设、同步落实。

二是群众主体。利用创文创卫这个契机,充分发挥“衡阳群众”作用,逐村逐组召开党员干部会、群众动员会、户主代表会,打消村民思想顾虑。各村组在制定整治规划、具体实施、竣工验收等重点环节上,全过程听取群众意见的建议。创新推行大评小奖机制,定期评选一批“宜居村庄”“最美庭院”“清洁农户”,群众主体作用得到有效发挥。

三是党员带动。充分发挥党员能人的引领带动作用,引导党员在环境卫生、矛盾调处、产业振兴、移风易俗等方面作表率。特别是黄沙湾街道构建“产业党小组+党员致富能手”服务模式,能人经济效果明显,该街道有党员致富能手60余名,带动6000余名农民在家门口就业,造就了兆祥果业、云飞科技、远翔农庄等12个农业基地。

(作者系衡阳市石鼓区区委副书记、区长)

责编:罗亮华

来源:中共石鼓区委融媒体中心

要闻
头条
我要报料

  下载APP